
2021年,隨著第四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在雄安新區舉辦后,結合“工業設計”新理念的雄安城市規劃再添新元素,在雄安新區街頭巷尾,圍繞“自然、建筑、空間”設計的新產品陸續亮相,“未來之城”初具雛型。
自2017年首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舉辦以來,全世界工業設計領域的專家學者每年都云集雄安。在此背景下,具有河北省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些城市規劃、建筑設計也應運而生,成為政府推動城市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學術依據。
在工業設計專家看來,城市空間和建筑設計應有前瞻性,著眼長遠、服務公眾,這剛好和雄安新區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博物館總館長杭間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城市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雄安新區應以整體性、系統性的規劃設計為引領,逐步完善和進步,從而邁向綠色之城、智慧之城、未來之城。
“城市規劃與建設,除了要吸引全球設計精英過來,還要重視自身設計人才培養,只有自身人才跟上去了,才能跟外來人才產生良性互動。目前而言,北京、上海、杭州、重慶、深圳等地都有知名設計學院,河北這方面尚有差距。”杭間建議,河北未來要重視設計教育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壯大本地設計院校;同時,創新思維,探索開展民營企業和國外設計機構聯合辦學等模式,滿足城市建設的設計人才需求。
雄安新區所處的京津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對于新區政府而言,其意義不僅在于建造一座新的城市,而是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在第四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上,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華談及工業設計與雄安城市建設關聯意義時指出,設計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規劃立足于實際又超越實際。雄安新區始終堅持設計帶動規劃引領,致力于建造人類發展史上的典范城市,成為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來之城。
資料顯示,四年多來,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形成了1+4+26的規劃體系和1+N的政策體系,勾勒出未來城市的發展藍圖。
圍繞產業需求,雄安新區將設計資源和產業集群相結合,開展多渠道深層次的合作,賦能經濟發展。隨著一批工業設計服務企業和生產鏈上下游企業在此集聚,政府分專業培育工業設計中心,打造若干設計產業發展集聚區,探索建立總部設計加區外制造合作模式,營造良好的設計環境,形成“雄安設計”的城市品牌。
張國華表示,雄安新區將加快形成新形象、建立新功能、發展新產業、集聚新人才、構建新機制,推動重點片區和重大項目全面提速、配套設施同步建設、城市框架全面拉開、城市功能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