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設計是一種充滿活力的創造性活動,兼顧開發者、生產者、使用者和社會的利益,將知識、技術、信息和創意轉化成為產品和服務,對產品的功能、體驗、價值等進行優化。作為工業經濟的價值內核,它引導企業加大對工業產品的功能、結構、流程、外觀、原型的整合優化,推動設計與制造的融合。
2010年以來,作為制造大省,江蘇工業設計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政府職能部門、制造企業、設計園區、專業設計機構、高校、行業協會六位一體、共同發力。如今,我省工業設計產業規模顯著增加、需求持續增長、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但仍需看到,還存在著體系不完善、企業應用意識不足、市場機制不健全、政策環境亟待進一步改善等突出問題。
如何理解工業設計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不可忽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工業設計有效發揮出對現代產業體系的創新支撐的作用?進而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引擎?近期,記者帶著上述問題走進江蘇省工業設計協會,專訪管明會長。
記者:我省工業設計發展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
管明:作為制造大省,江蘇在向制造強省轉變奮進過程中,一方面實施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也注重大力發展設計創新,共同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2010年以來,江蘇工業設計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期。但與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相比,無論從政府的推動力度,還是制造企業的重視程度、專業設計機構的設計服務能力、設計園區的集聚能力以及全社會對設計的認可度,江蘇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間。
記者:提升的空間主要表現在哪呢?
管明:一是設計仍是企業短板。很多企業內存在著制造優于研發、研發高于設計的“鄙視鏈”,工業設計總體還處于制造企業產品開發的體外循環,大部分停留在產品外觀,欠缺深層次的設計創新,無法解決產品同質化。
二是工業設計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比較松散?,F行的管理與評定辦法未能有效遏制設計模仿與抄襲,影響了企業進行設計創新的積極性。
三是設計從業人員缺少規范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專業化上升空間嚴重受限,勞動報酬與相關行業相比處于較低水平,人才流失的現象嚴重。
四是設計教育有待改進,主要是教學與實際脫節。
五是缺少一些更為實質性的扶持政策。廣東、浙江、山東、上海、深圳等省市政府設置專項資金支持工業設計的重點項目、重點園區、工業設計展會、工業設計大賽等,如浙江對省級工業設計重點園區年均投入1億,深圳每年設計大賽和設計展會投入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