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設備外觀設計不僅得到社會各界的公認,而且自身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巨大的產業。今天,設計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復一日地改變著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你會看到各種各樣舉著設計的旗幟,宣傳自己的產品?!霸O計”一詞應用范圍之廣,讓人應接不暇。社會越發展,設計的涵義越復雜。我國設備外觀設計取得長足發展,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一、產業規模持續增加
一是企業數量的快速增長。截止2016年底,我國設備外觀設計相關類型企業已經超過12000家,其中規模以上專業設備外觀設計公司已經超過5000家,后者相比較20世紀末的90余家增長近60倍。二是園區數量持續增加,包括廣東設備外觀設計城、深圳設計產業園、背景DRC設備外觀設計創意產業基地等在內,全國現已建成的專業化工業園區超過50家,將設備外觀設計作為主營業務的文化創意類和制造服務類產業園區超過1200家。三是就業規模和開設設備外觀設計專業的院校數量的持續擴大。全國設備外觀設計從業人員已經超過60萬人,600多所高校開設了設備外觀設計專業,1800所高校開設了交互設計專業、服務設計專業等設備外觀設計相關專業,設計類在校學生總數超過150萬人,每年新畢業的設備外觀設計相關專業畢業生達到50余萬人。
二、制造業對設備外觀設計的需求持續增長
一是制造業品牌升級過程對設備外觀設計的迫切需求。伴隨全球商品競爭的日趨激烈余居民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傳統以技術和功能為核心的產品體系已逐步被品牌化的服務與體驗模式所替代,以聯想、華為、美的、海爾等為代表的國內制造企業為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產品競爭力,近年來持續加大設備外觀設計研發盒投入占比,使自身產品質量與品牌價值含量均有了明顯的改觀。二是專業設計公司與制造企業的合作日趨緊密。以消費電子、通訊器材、交通工具以及裝備制造領域為代表,專業設備外觀設計公司定向服務制造企業的模式已經很普遍,部分設備外觀設計公司具備獨立生產定制化產品的能力。三是設備外觀設計專利數量迅速增長,如2009年,我國設備外觀設計相關的外觀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注冊數量分別為2011年的6.7倍、3.8倍、7、9倍。
三、產業空間分布格局初步形成
設備外觀設計已基本形成了環渤海(以北京為中心,向遼寧、山東等地延伸)、長三角(以上海為中心,向浙江、江蘇等地延伸)、珠三角(以廣東為中心,向福建、香港等地延伸)等三大產業空間分布。同時,中部地區(以湖南湖北為中心)和中西部地區(以四川、重慶為中心)因其制造業基礎,設備外觀設計產業發展也呈現一定規模。未來這一格局將進一步帶動周邊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設備外觀設計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