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局
公司成立之前,小鹿單車的幾個聯合創始人就早已相識,其中聯合創始人之一仇黎明是索羅門集團的董事長,在傳統單車制造行業浸潤多年,這樣的身份在創業時自然離不開自行車、電動車這個圈子。基于北京惡劣的出行環境,最初,他們將目光鎖定在了自行車分時租賃這一領域。 “但當時摩拜在上海已經出來了,我們不想跟風。”實業出身的仇黎明一直想在互聯網的大潮中“沖浪”,在分時租賃這個市場,不想做自行車還能做什么呢?幾個人又開始不斷地碰頭、調研,尋找新的切入點。
恰好當時索羅門集團研發了一款輕便、時尚的電動車,漂亮的外形吸引了幾個人的注意。可以做電動車的分時租賃嗎?充電問題怎么辦?安全問題怎么辦?與自行車相比,電動車要解決的問題顯然更多。等把這些問題想清楚,摩拜已成燎原之勢。同時,滴滴、Uber等網約車也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有在別人嘴里搶飯吃的感覺。”對這一問題,陳振燁毫不避諱。
不過,對小鹿單車能否破局,陳振燁又相當自信,在其看來,電動單車是一個全新的賽道。
摩拜、ofo等主要解決3公里以內的距離,小鹿電動車將出行距離延長到10公里,同時場景也更加多元化,上下班、臨時出行、10公里以內換乘不方便的距離都將是小鹿單車的應用場景。
作為交通工具,陳振燁認為,方便和高效、出行半徑更大才是吸引用戶的最大因素,這是小鹿單車跟摩拜“搶飯吃”的優勢。
另外,惡劣的交通環境又為小鹿單車面對網約車的競爭增加了籌碼,在價格上,小鹿單車也更便宜,尤其是高峰期網約車還要加價的情況下。雖受兩方夾擊,但陳振燁認為這場仗可以打。
2016年9月,公司成立,仇黎明、陳振燁攜小鹿單車團隊正式入局。“在別人嘴里搶飯吃”
仇黎明有多年的傳統自行車、電動車制造經驗,負責技術的姚波是中科院研究生,曾任職于IBM等知名公司,一直從事軟硬件一體化研發工作,依托兩人的行業及人脈資源,小鹿單車迅速組建了一支相對成熟的技術研發團隊,并于 2016年9月“火熱”開工。“天天沒日沒夜地加班,”陳振燁告訴記者,在晚一步入局的情況下搶飯吃,壓力可想而知。他們將突圍的希望寄托于用戶的“零差評”,從便捷性、安全性等各個方面優化用戶體驗。
與摩拜一樣,用戶通過APP“一鍵解鎖取車”,為保證定位的精準,小鹿單車采用“GPS+北斗衛星+手機基站”的多渠道信號輔助定位;重量降低到17.5公斤,簡化發動程序,打開開關即可騎車,同時前輪大,后輪小,以保證騎行時的穩定性;時速上限為在19.9公里/小時,既能保證安全,又將風速控制在人體可以忍受的范圍之內。
為吸引年輕用戶,團隊還為小鹿單車開發了一個智能化功能,可進行簡單的人車語音互動。